《毛泽东像集》

儿歌·应舞狮 1902年正月
狮子眼鼓鼓,擦菜子煮豆腐。
酒放热气烧,肉放烂些煮。
【题记】 源于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3月版陈晋著《毛泽东与文艺传统》。
毛泽东八岁时,春节于外婆家看舞狮,狮子恰巧舞到八岁的毛泽东跟前。当地有狮子到跟前时需吟诗的规矩,毛泽东即脱口而出此诗。这首活泼有趣的顺口溜,从一个儿童的视角,生动地描写了狮子的可爱形象和烧酒煮肉的热闹农村气氛。“擦菜子”是当地自制的一种腌菜,“擦菜子煮豆腐”是湖南人十分喜欢吃的菜。他的朴素语言散发着浓厚的乡土气息。
五古·吟天井 1906年秋
天井四四方,周围是高墙。
清清见卵石,小鱼囿中央。
只喝井里水,永远养不长。
【题记】 源于湖南文艺出版社1992年5月版赵志超著《毛泽东和他的父老乡亲》。
据1988年1月15日《文摘周报》所载一文,《少年毛泽东一事》,我们得知少年毛泽东就敢于批评老师及教学中的弊端。 有一次,老师毛宇居外出,临走前规定学生必须在室内背书,不准走出私塾房间。老师前脚一走,毛泽东后脚就跨出了门。他背 着书包爬到屋后山上去了。他一边背书,一边摘毛栗子,书背熟了,毛栗子也摘了一书包。回到私塾,给每个同学送上几粒毛栗子,也 孝敬已回来的先生一份。毛宇居却不领情,责问道:“谁叫你四处乱跑?”毛泽东回答说:“闷在屋内头昏脑胀,死记硬背也是空的。 ”毛宇居听了十分恼火。毛泽东就说:“那我就背书给你听好了。”毛宇居知道背书难不倒这个学生,心生一计,来到院子中央,指着天井道:“我要你赞井!”毛泽东沿着天井转了两圈,便口占一首《五古》间接地批评了毛宇居老师,从而也批评了这压制学生的教育方法。
【注释】五古:五言古诗的简称。每句五个字,句数不限,偶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可以换韵,不像五律那样讲究平仄对仗。
百花皆竞春,指甲独静眠。
春季叶始生,炎夏花正鲜。
叶小枝又弱,种类多且妍。
万草被日出,惟婢傲火天。
渊明独爱菊,敦颐好青莲。
我独爱指甲,取其志更坚。
【题记】 源于西苑出版社1993年9月版《毛泽东故土家族探密》
夏天,毛泽东到外婆家附近的保安寺玩耍。他看到寺院四周盛开着色彩斑斓的凤仙花。这是一种不择土壤、随处生长的小花,因花瓣可用来染指甲,故俗称指甲花。望着顽强生长、傲暑盛开的指甲花,少年毛泽东不禁萌生写诗欲望,并联想起古人各得其趣的咏花诗文:陶渊明归隐田园,独爱菊花;周敦颐生性清高,独爱莲花。此时的毛泽东却偏爱枝叶弱小、意志坚强的指甲花。从保安寺归来,毛泽东吟成了这首五言诗。这首诗以浅近、明快的语言,描写了指甲花的生长特性和笑傲炎夏的坚强性格,结尾点明题旨,寄托了少年毛泽东高尚的理想和情操。<<返回目录
耕田乐,天天有事做。
近冲一墩田,近水再墩望,多年副产积满仓。
农事毕,读书甚馨香,坐待时机自主张。
【题记】 源于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年11月版《毛泽东大系》。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题记】 改郑正鹄诗。湖北名士郑正鹄曾作:小小青蛙似虎形,河边大树好遮阴。明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当时毛泽东初到湘乡县东山小学就读,刚从乡下来到城里,颇为鲜衣怒马的城里人所看不起,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毛泽东写诗以明志,诗中描绘了青蛙威武轩昂的形象,以蛙设喻,抒发毛泽东人小志大、藐视天下的气概和胆略。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题记】 改西乡隆盛诗,源于《毛泽东自传》。
1910年,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要他去做生意,毛泽东却立志走出韶山冲到新式学校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继续求学。经过自己的力争和亲友、老师们的一致劝说,父亲答应他的要求。在离家赴前夕,毛泽东提笔写了一首《赠父诗》,夹在父亲每天必看的账簿里。这首诗是少年毛泽东走出乡关、奔向外面世界的宣言书,表明了他胸怀天下、志在四方的远大抱负。
登祝融之峰,
一览众山小;
泛黄勃之海,
启瞬江湖失。
晚霭峰间起(萧),归人江上行(萧)。
云流千里远(萧),人对一帆轻(毛)。
落日荒林暗(毛),寒钟古寺生(萧)。
深林归倦鸟(萧),高阁倚佳人(毛)。
(下佚)
【题记】 源于昆仑出版社1989年5月版萧瑜著《毛泽东和我曾是“乞丐”》。此诗是一首联句诗,是毛泽东在长沙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与友人萧瑜在湘江畔合诵而成,后因无记载而成残篇。
【注释】
萧:友人萧瑜。
晚霭:傍晚山地升起的云气。
五月七日,民国奇耻。
何以报仇?在我学子!
【注释】五月七日:该天日本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
去去思君深,思君君不来。
愁杀芳年友,悲叹有馀哀。
衡阳雁声彻,湘滨春溜回。
感物念所欢,踯躅城南隈。
城隈草萋萋,涔泪浸双题。
采采余孤景,日落衡云西。
方期沆瀁游,零落匪所思。
永诀从今始,午夜惊鸣鸡。
鸣鸡一声唱,汗漫东皋上。
冉冉望君来,握手珠眶涨。
关山蹇骥足,飞飙拂灵帐。
我怀郁如焚,放歌倚列嶂。
列嶂青且蒨,愿言试长剑。
东海有岛夷,北山尽仇怨。
荡涤谁氏子,安得辞浮贱。
子期竟早亡,牙琴从此绝。
琴绝最伤情,朱华春不荣。
后来有千里,谁与共平生。
望灵荐杯酒,惨淡看铭旌。
惆怅中何寄?江天水一泓。
【题记】 这首诗作者抄录在1915年6月25日致湘生的信中,随信最早发表在湖南出版社1990年7月版《毛泽东早期文稿》中的湖南一师油印稿。1915年5月,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他的同学、挚友。毛泽东非常悲痛,写了这首《五古·挽易昌陶》。
【注释】易昌陶:名永畦,湖南衡山人。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生,与毛泽东同班。1915年3月病死家中,五月23日学校为他开追悼会。毛泽东在致湘生(生平不详)信中说:“同学易昌陶君病死,君工书善文,与弟甚厚,死殊可惜。校中追悼,吾挽以诗,乞为斧正。”
去去:越去越远。汉代《别诗》四首(旧作苏武诗)其三:“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
衡阳雁声彻:湖南衡阳有回雁峰,相传雁不过此峰。雁声响彻衡阳,比喻思友的深切。
春溜(liù):即春水。
踯躅城南隈:踯躅
ēǐǐú
铁路之旁兮,水面汪洋。
深浅合度兮,生命无妨。
凡我同志兮,携手同行。
晚餐之后兮,游泳一场。
【题记】 1915年毛泽东在湖南一师发的游泳启事。源于王以平《走出韶山冲》。
共泛朱张渡,层冰涨橘汀。
鸟啼枫径寂,木落翠微冥。
攀险呼俦侣,盘空识健翎。
赫曦联韵在,千载德犹馨。
【题记】 源于1980年第2期《湘江文艺》罗章龙文章。
【注释】朱张渡:湖南地名。
自信人生二百年, 会当水击三千里。
【题记】 作者1958年12月21日批注于当年9月版大字本《毛泽东诗词十九首》。
翻山渡水之名郡(毛),
竹杖草履谒学尊(萧)。
途见白云如晶海(萧),
沾衣晨露浸饿身(毛)。
【注释】萧:友人萧瑜。
夫力拔山气盖世,猛烈而已;
不斩楼兰誓不还,不畏而已;
化家为国,敢为而已;
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耐久而已。
云封狮固楼,桥锁玉潭舟。(残句)
【题记】源于萧瑜回忆作。
【注释】宁乡县城郊外玉潭河边。
骤雨东风过远湾,滂然遥接石龙关。
(缺两句十四字……)
野渡苍松横古木,断桥流水动连环。
客行此去遵何路?坐眺长亭意转闲。
【题记】源于肖三文章回忆。
【注释】七律:七言律诗的简称。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河出潼关,因有太华抵抗,而水力益增其奔猛。
风回三峡,因有巫山为隔,而风力益增其怒号。
与天奋斗,其乐无穷!
与地奋斗,其乐无穷!
与人奋斗,其乐无穷!
【题记】源于1954年第24期《中国青年》魏巍文章。
云开衡岳积阴止,天马凤凰春树里。
年少峥嵘屈贾才,山川奇气曾钟此。
君行吾为发浩歌,鲲鹏击浪从兹始。
洞庭湘水涨连天,艟艨巨舰直东指。
无端散出一天愁,幸被东风吹万里。
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稊米。
沧海横流安足虑,世事纷纭从君理。
管却自家身与心,胸中日月常新美。
名世于今五百年,诸公碌碌皆余子。
平浪宫前友谊多,崇明对马衣带水。
东瀛濯剑有书还,我返自崖君去矣。
【题记】这首词最早非正式地发表在1979年《党史研究资料》第十期,是由罗章龙在《回忆新民学会(由湖南到北京)》一文中提供的。
【注释】1918年6月,毛泽东湖南一师毕业,老师杨昌济邀去北京,他8月与李维汉等24人从长沙乘船到汉口,坐火车到河南,路遇大雨,只好步行到许昌。是为毛泽东第一次出省。
云开衡岳积阴止,天马凤凰春树里。
年少峥嵘屈贾才,山川奇气曾钟此。
君行吾为发浩歌,鲲鹏击浪从兹始。
洞庭湘水涨连天,艟艨巨舰直东指。
无端散出一天愁,幸被东风吹万里。
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稊米。
沧海横流安足虑,世事纷纭从君理。
管却自家身与心,胸中日月常新美。
名世于今五百年,诸公碌碌皆余子。
平浪宫前友谊多,崇明对马衣带水。
东瀛濯剑有书还,我返自崖君去矣。